如何安心挑选儿童食品?学会读懂标签背后的营养密码
近年来,不少家长在给孩子挑选食品时倾向于带有“儿童”字样的产品。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,家长们也产生了新的困惑:这些食品真的更适合孩子吗?如何科学挑选真正健康的儿童食品?市卫健委提醒:破解选购难题的关键,在于读懂食物标签背后的营养密码。
“零添加”≠更健康
很多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“天然”、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,使用“零添加”“不添加”等宣传语,吸引消费者购买。但这些说法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,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,也不等于更健康。例如,“0蔗糖”并不等于商品本身不含有糖。
为了避免这些“声称”对消费者产生误导,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,不允许再使用“不添加”“零添加”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。
如果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(包括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),可以认真阅读配料表、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。
营养标签有助控糖控油
近年来,超重肥胖问题广受关注。本次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修订后,在营养素种类里面,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“1+4”扩展为“1+6”,即在能量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钠之外,增加糖、饱和脂肪(酸)两项。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身体需求挑选产品,从而科学控制其能量、脂肪、糖等营养素的摄入情况。
除了营养素范围扩展之外,预包装食品还应标示“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”,希望能够引导儿童青少年认识到盐油糖对健康的影响。
致敏信息更易读
为了保障食品安全,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,在新标准正式实施后,我国食品标签将要求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。
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、甲壳纲类、鱼类、蛋类、花生、大豆、乳、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,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、下划线等强调方式,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,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。
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孩子来说,今后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会更加容易查找。
相关资讯
-
每天吃1个和很少吃鸡蛋,到底谁更健康?
爱吃鸡蛋的人每天都会吃一两个,但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,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、高血脂,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。
-
高春海:食物的嘌呤含量有规律可循
你知道吗,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大概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,掌握食品嘌呤含量规律,合理规避高嘌呤食物,可减少体内尿酸形成,延缓高尿酸血症进程,进而减慢因血尿酸浓度高导致的其他全身代谢性疾病。
-
零食应该怎么吃?别被“低卡零食”迷了眼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“不行我以后不能再吃零食了”“吃完这包再也不买了”“再买零食我就是‘小狗’”。
-
市场监管总局:深入实施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》
10月10日至11日,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孟扬在山东青岛调研网络反不正当竞争工作。调研期间,孟扬与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和来自不同行业的10家平台企业、平台内经营者座谈,深入了解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》实施情况,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。
-
中药与甜品的跨界混搭,真能养生吗?
年轻人养起生来,有的可真是很“生猛”!朋克养生,您听说过吗?这可是时下不少年轻人的最爱,“作”的同时不忘自救式养生—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“熬着最长的夜,敷最贵的面膜”。